陕西榆林榆阳区“新农人”用奋斗点亮青春,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

网络直播种地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……如今,一大批“新农人”扎根田野,他们懂农业、爱农村,用奋斗点亮青春,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“大家看看这颗香瓜长得多好,全程绿色有机种植,吃起来香甜爽脆!”在位于榆阳区青云镇的榆林市新动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,负责人张章正在通过网络直播推荐自家的芝麻香瓜。

2012年,随着农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,“90后”的他辞去了国企的工作,回老家当起了“农二代”,这一干就是十一年。与父辈不同的是,在他眼里手机变成了新农具,直播成了新农活。


(资料图)

“我父亲以前种瓜都是线下销售,那时候到处跑市场、跑订单,形式比较单一传统。而现在我们把手机当作新农具,对芝麻香瓜的种植、管理、追肥、结果等环节进行全周期拍摄,然后发布到我们的社交平台上,让更多的人知道。去年,我们通过网络售卖芝麻香瓜,销量与往年相比翻了一番。”张章说。

在张章的印象中,以前种植芝麻香瓜每隔三五年因为土壤板结、肥力流失就要更换地块种植。更换地块成为了困扰种植户的“烦心事”。在一次外出考察中,他突然意识到与其“换土”不如“养土”。

“把土养肥了才能种出更好的庄稼。我们现在种地基本不用化肥,而是利用油渣、大豆、菌种液等自己制作的有机肥进行追肥,这样一来土壤板结的问题迎刃而解。现在,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循环种都没问题。”张章说。

吃得了苦、想得出招、耐得住寂寞,是对“90后”新农人的考验。在榆阳区鱼河镇常四娃家庭圆梦农场的水稻田里,农场负责人、32岁的常成正顶着烈日查看新引进的水稻品种——“铁杆稻花香”的长势。

“去年,我们通过多地考察,新引进了‘铁杆稻花香’和‘松粳22号’这两个新品种,水稻不倒伏、抗病性强、产量高,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。”常成说。

从爷爷到父亲,家里两代人都种植水稻。这让常成从小就知道种地辛苦。随着他从父亲手中接过“接力棒”,与田地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长,学习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后,他对农村、农业、农民都有了新的认识。

“投身农业十年来,让我在发展中实现了自身价值,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。作为一名‘新农人’,我们要用新技术、新理念‘武装’自己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。”常成说。

发展农业、建设农村、带动农民,“新农人”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活力,而支持和培育他们成长、创业的政策也不断出台。2023年以来,榆阳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,先后成立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“头雁”发展联盟和专家工作站,柔性引进5名现代农业、食品加工、精细加工等行业高层次实用型专家人才,为“头雁”提供决策咨询、政策宣讲、市场研判等服务,破解“头雁”产业发展瓶颈难题,提高“头雁”自主创新和孵化带动能力。

目前,“头雁”培育效应初步凸显,“头雁”的发展带动能力得到显著增强,47名参训“头雁”按照产业发展带动计划,直接带动1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30多家初加工企业、20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