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:“回村上班”渐成时尚|聚焦
(资料图片)
当“三农”邂逅乡村振兴,农村环境不断变化,乡村就变成“有风的地方”。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生活、工作,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,已成为一种潮流。他们在家乡寻找自身出路的同时,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成英娟(右)走访村里的老人(资料照片)。
适应·融入
5月12日,镇上的会议结束后,成英娟就驱车行驶在回村的道路上。车外,阳光明媚,绿草青青。“婶儿,在做针线啊,最近,家里咋样?”刚进村,成英娟就直奔一户村民家里,聊起了家长里短。27岁的成英娟是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毛坝村党支部书记。2018年春天,她辞去工作,从西安回到村里上班。“当天,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还化了妆,没想到,出门就遇到村里修路,走了40分钟才到村委会。”对于上班第一天的情形,成英娟至今记忆犹新。走进办公室时,眼前的一幕让她吃了一惊——两间低矮的土房里摆放着几张长条木桌,桌上的电脑落了一层灰。村里的老支书说,村上没有人会用电脑,平时的材料都是手写的。成英娟觉得,那天的时间过得很慢。下班一回到家,她就跟父母说不干了。“既然回来了,就不能半路撂挑子,习惯就好了。”听到父母的话,她忍住眼泪,端起桌上的饭碗,默默地往嘴里扒着饭。成英娟先从村文书助理干起。“除了党建工作外,我当时还负责服务留守儿童、老年人等特殊群体。”日子一天天过去,繁琐的基层工作让她学会了如何和村民打交道。2021年1月,成英娟被选为毛坝村党支部书记。“95后”的新书记上任后,村里又有了另一种声音:“一个碎女子(注:碎,陕西方言,小的意思),能当好我们的家?”面对质疑,成英娟在心里暗暗较劲:一定得干出点名堂来。毛坝村依山傍水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露营,但村里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农家乐或民宿。为了留住游客,成英娟和其他村干部想了不少法子。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,村里修了路、建了亲子乐园、开了农家乐,游客也越来越多。不少村民瞅准时机,搞起了养殖业,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成英娟回乡得益于汉滨区实施的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计划。调解矛盾纠纷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……如今的大学生正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,为乡村治理增添了力量。
成英娟经常调侃说,5年时间,自己从一个精致女孩变成了女汉子,但她很有成就感。
需要·迎接
最近,正赶上苹果园清园,延安市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高梁村新农人王玉洋忙得团团转。2018年,王玉洋大学毕业后,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——回家务果园。因为学的是油气勘探专业,工作地点大多很偏远,为了照顾家里,他便在父母的支持下回到老家。志丹县产业优势明显,苹果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果果”,这让王玉洋务起果园来底气十足。打记事起,王玉洋家里就种苹果。刚回村时,他家有33亩果园,平时由父母打理,农忙时会请人帮忙。种苹果很累,很多年轻人不愿受这份苦,但王玉洋却不这么想。他说:“家里人手不够,父母年龄也大了,我回来可以帮他们减轻一些负担。”返乡后,王玉洋就跟着父亲学习剪枝、施肥、防病虫害等种植技术。慢慢地,他就挑起了家里的大梁。后来,他又流转了40亩土地,创办了王老七苹果家庭种植农场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农场目前已初具规模。“这几年,我们相继引进并优化了很多新品种,将采摘期延长了一个月,效益提高了不少。”谈起种苹果,王玉洋有着自己的想法。为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,近年来,志丹县深入实施“乡村人才振兴四大工程”。对于高梁村和王玉洋来说,这是难得的机遇。作为村里年轻的果农,王玉洋经常被邀请到县里参加技术培训,他还不断外出考察学习,引进苹果新品种。在他的带动影响下,村里的一些老果农慢慢也学会了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果园。“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种好苹果就是我的头等大事。”如今,拥有70余亩果园的王玉洋已成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。他希望乡亲们可以不用背井离乡,靠种苹果过上甜蜜的生活。“回村的这几年,我的家乡在一天天变好、变美。”王玉洋说,眼下,种地不再是靠天吃饭的体力活,需要科技的支撑。家乡的建设,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。
借力·助力
“梅梅子,梅梅!”“哎!妈,今天的圣女果不够发了。”“北边还有两行,你把那些一摘。”……短视频里,董梅和牛妈在西红柿大棚里边干活边聊天。接地气的乡村日常为董梅的抖音账号“番茄西施”吸引了10余万名粉丝。借助短视频的人气,董梅把自家种的西红柿、芹菜等农产品卖向了全国。“以前,我们家的西红柿卖不上好价钱,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压根儿不愁卖,实现了优质优价。”从一名在上海打拼的国企职工到一位小有名气的短视频创作者,董梅成功实现了身份的转变。30岁的董梅是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董家村人。凭借着特色产业规模种植,云阳镇被冠以“中国西部蔬菜之乡”的美誉,云阳蔬菜也因此闻名全国。正是基于这一点,董梅选择了返乡创业。大学毕业后,董梅便留在上海工作。“其实,我一直都有回老家工作的想法,但就是不知道回去能干点啥。”为此,她纠结了好一阵子。随着农村电商加速崛起,董梅找到了新的方向。她决定趁着这股热潮回家乡卖农产品。2021年,董梅回到老家,尝试在“三农”短视频领域寻找“破圈”的机会。她记得自己拍的第一条视频是大棚里的景色,竟然赢得了几百个点赞。慢慢地,董梅开始记录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,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。后来,她开始直播卖西红柿,全家人都跟着忙活起来。不仅如此,她还帮着其他村民销售农产品,让董家村的菜农一起尝到了网络销售的甜头。“我会坚持拍短视频,借力网络,让优质农产品被更多人看到。”电商销售让董梅有着满满的成就感,也让她直播助农的想法日益坚定。如今,在广袤的乡村,像成英娟、王玉洋、董梅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他们从城市返回家乡,为自己创造机会的同时,也为家乡发展找到了新方向。(来源:陕西日报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