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光积蓄、卖掉房子!“新农人”埋头七年研发60多款农业机器人

在上海郊区的一片试验田里有一群新农人,埋头七年,研发了60多款农业机器人,覆盖从播种到收割的各个环节。领头的人叫王金悦,从高薪白领到创业农人,他和他的团队是否取得了成功,机器人真的可以代替人工干农活吗?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故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前不久,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和从业者专程来到上海金山,考察王金悦团队最新研发的一款全自动驾驶插秧机器人。

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金悦说:“我们从第一代机器人到现在已经第八代了,不断地改,不断地想,到底怎么样把它给弄出来,这台机器人集合了我们所有人的经验、智慧、汗水、泪水。心情紧张、开心,就跟自己的小孩儿呱呱坠地一样。”

这款正在进行测试的插秧机器人,在北斗导航系统、5G信号以及激光雷达和陀螺仪等传感器的指挥下,可以行进到农田指定位置,根据指令把一株株秧苗插进稻田。到了田埂边,它还能自动转弯继续作业,1小时就可完成5亩稻田的插秧。

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建军说:“今后种地就是玩遥控车就可以了。

农业专家的肯定让王金悦和他的团队感到信心倍增,然而,就在大家以为测试将顺利完成时,机器人突然出现了故障。”

由于把挡泥板设计得过高,机器人原地转向时淤积了过多的泥土,导致中央服务器停止工作。测试人员只能拆开外壳,重新启动系统。

这样的波折对王金悦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,农业机器人的研发需要长时间的沉淀,有时为了调试一个指令,他们要进行数百次试验。

“我们已经习惯了,总归要在地里摸爬滚打,在办公室里设计出来的东西到地里是有很大区别的,还是要在地里不断地去试验。”王金悦说。

七年前,王金悦辞去了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工作,回到农村老家,开始研发农业机器人。王金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“农二代”,大学毕业后,他一路打拼,年薪达到了几十万元,让身边人很是羡慕,所以当他决定辞职去研发农业机器人时,父母朋友都很不理解。

王金悦说:“农村出身的我,看到父母种地很辛苦,那时候脑子里在想是不是能搞个机器人来帮忙去种地,那时候异想天开,就是喝着咖啡去种地,甚至于我们讲吹着空调种地。”

为了实现自己从小的梦想,王金悦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,走上了创业道路。初创阶段,他们就住在农村简陋的小屋里,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,全凭理想和热情支撑着往前走。

农业机器人研发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这些年轻人的想象,很长时间里,他们都难以取得实质进展。这长长的一排废弃机器人见证了王金悦创业的艰难。为了支撑团队继续研发,他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,还卖掉了房子。

不光是资金压力,王金悦还要协调其他各种事项,他也曾因为无法突破技术关卡、拿不到试验田等难题而崩溃大哭。

王金悦说:“我自己手机里一直用一句话鞭策自己,就是我们要十分努力,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。这是我一直跟自己去说的,我们一定是要在背后付出无比艰辛的力量,要克服那些别人认为难以企及的一些困难。”

一次次失败并未消磨掉王金悦和团队成员的斗志,他们最终把主攻方向聚焦在蔬菜种植。2021年5月,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批量产田间管理机器人下线,从试验田到真正的农田,王金悦团队多年耕耘终有收获。

如今,王金悦团队自主研发的旋耕机器人、作畦机器人、播种机器人、浇灌机器人、除草机器人、收割机器人等60多款产品覆盖了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。北斗导航系统和5G信号让机器人行动误差保持在2厘米以内,通过图像识别和大数据算法,除草、转弯、收割也更加准确。优良的性能自然收获了市场的认可,2022年,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。

“我们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都是往上提了一个很大的台阶,机器人需要不断技术迭代和技术升级。我们累积了包括通信、电控、网络、新能源这些所有的技术加在一起,才有了现在的一个产品,也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往上成长。”王金悦说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