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安钢铁获28项国家专利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居多

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,推动生产技术进步,萍安钢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、工匠精神,鼓励员工将“有利于成本、有利于工艺改进和有利于减轻员工劳动强度”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大胆尝试革新改造和技术攻关,致力于改善产品质量、优化工艺、减少安全风险及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,为创新“熔炉”添一把“专利火”。截至2020年5月份,该公司共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28项,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7项,外观设计专利1项。

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实用性较强、实用价值大的特点。这些专利都是员工从生产需求和实际工作出发,通过技术改造和研究形成的科技成果,从设备保障上为企业增强了竞争力。比如“钢包长水口水冷杠杆固定装置”专利,属于一种结构简单、使用方便、性能可靠的钢包长水口水冷杠杆固定装置。使用该装置可以延长操作杆的使用寿命,降低企业生产成本,减轻工人劳动强度,减少因中间包热辐射造成的弯曲变形,确保钢包长水口的密封效果,提高钢材质量;“推钢式加热炉入炉滑轨结构”实施使用后,杜绝了水冷滑轨频繁漏水,需要经常对漏水处进行补焊处理的故障,大幅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,杜绝漏水至加热炉内后对耐火材料的损害,延长耐材使用寿命,降低了成本。

为提高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创新意识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,该公司持续做好专利项的日常发掘、培育和申报工作;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,并开辟“八项创收渠道”,设置专利、小改小改、合理化建议、科技攻关等奖励,激发员工积极性;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平台,引导科技人员针对生产问题、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开展有效攻关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聚力量。

2018年江西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夏艾华在该公司扎根一线二十多年,靠实干、苦干,练就了一身好本领,特别擅长解决轧辊装配中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难题,该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“夏艾华劳模创新技能工作室”。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,大力开展技术创新、技术攻关等科技创新活动,为企业培育更多“工匠”。其主要参与的《预防轧机轴承退套卡环设计》,以及个人发明的《新型轧机轴承座注油孔设计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这两项小发明在生产实践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,其成果被兄弟单位借鉴。如今,这两项专利实物就陈列在工作室中,激励更多员工发扬工匠精神,开展创造性劳动,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。

2019年获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该公司“朱增玲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将科技攻关与小改小革相结合,通过“干中学,学中干”的学习与实践,既为生产解决新工艺、新技改、新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又建立了技术、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。工作室成员的小改小革成果已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
“我们员工自己的小发明‘神器’注重实用性,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大显身手。”该公司员工纷纷为小发明、小专利点赞。(彭云桃)

关键词: 萍安钢铁